教學理念 生活中的美感教育美感,源於生活經驗與學習藝術。藝術存在於日常生活中,而美學則是發自內心的。學習鑑賞藝術,進而理解以至發酵,是一個需要時間培養的過程。 繪畫不僅僅是技術的問題,更在於將腦海中的抽象感受轉化為具體畫面表達意念,這需要不斷的時間練習與探索。美感的認識首先源於個人的感知,通過各種探索方法與學習途徑,培養對周遭事物的感悟,找到屬於自己的觀看方式。體會美感不僅限於藝術品,它無處不在,巧妙地隱藏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。一月藝舍始終以美感教育為核心,營造沉浸式環境學習藝術氛圍。當中是多角度,以包括裝置藝術、畫作、教育進程以及作品的個人演繹,這些都是我們對「美」的堅持與對有感而發的重視。 草稿 所有的畫作均始於草稿,這是創作過程和成長的記錄。透過生活中所見的形形色色,以及從歷史和不同畫作中所學的技藝,我們常常會發現作品缺乏個人特色。然而,草稿正是從以往學習中逐漸提煉出屬於自己風格的起點。草稿是每幅畫作的第一步,通過鑑賞來培養美學思考,我們可以不斷地重複修改心中的畫面,循序漸進地從顏色、光影到構圖,確立創作的方向。 過程 在探討成品與技藝之前,應先着重過程。成就單一畫面不困難,但重新演繹則不易,往往複製都是簡單的,而學會將固有的元素轉化為自己的風格,需要將探索和體驗相結合。有感而發是創作藝術的雛形,真正的藝術創作在於過程中的每一次思考與實踐。 成品 創作是成長的先導,成品是進步的開端。通過不同的創作媒介發展視覺藝術的雛形,繪畫成為我們表達情感的一種語言。完成作品後,我們需要探討如何更有效地表達內心的想法。只有在「想」的基礎上,才能付諸實踐;亦只有習得「美感」才能畫出令人動容的作品。 空間 將藝術思考融入空間,不只局限於畫布上的技巧學習。透過不同主題的裝置藝術理解空間與作品之間的關係,是希望培養學生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有所感悟。 透過空間美學,沉浸式學習對美的感受力,懂得欣賞細味眼前所見,也可以是一種簡單的美。